以我为例。我在大学教书,认识的读书人按说不少。但是,当我需要找人帮我改英文时,在自己的学校和其他圈子里都一筹莫展,后来还是仰仗健身房里的朋友。第一位是公共电视台的撰稿人,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毕业。第二位是哈佛历史系的博士
候选人。第三位则是通过第二位介绍的《哈佛商业史》杂志的编辑。
我妻子的经历则更多。比如有癌症患者向她倾诉乳房被割掉后的感觉,有的向她讲授养孩子的经验,周围哪个学校好,有的向她抱怨自己的老妈不通情理。今年家里种了一堆葡萄式的小粒西红柿,结出快一万粒,冬季来了,还有几千是青的。结果,健身房的朋友教她怎么腌上保存。
经过这些之后,你就不能想象离开了健身房还怎么过。所以,当健身房成为社交中心时,设备差点就无所谓了。一家知名的连锁健身房把锻炼时大声哼哼的人驱除,成为《纽约时报》的新闻。那些锻炼时大声哼哼的人,是最玩命的,按说是健身房的社会基础,怎么反而被驱除?理由是他们影响了那些体质一般的人的兴致。这些人在健身房要锻炼,也要社交。他们占了更大的市场份额。
为什么健身房的朋友不知根知底,却无话不谈?有人说,那是因为运动之后,神经放松,大家彼此话多。另外,在更衣室里,大家赤条条的,容易开诚布公。当然,不知根知底的人之间,没有利害冲突,也不会彼此防范。
美国健身房风行几十年,美国人的平均寿命长了,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了,甚至人们过了七十才承认进入老年,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为之一变。同时,健身房也渗入了城市的文化精神之中。不了解健身房,就很难了解美国的都市生活。
- 上一篇: “旱鸭子”瘦身爱上水
- 下一篇: 用跑步机减肥多爬坡